首页 > 网络游戏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最后的生还者风波最终在“人民日报发声、微博游戏动漫清理活动不再针对同性恋”中慢慢平息了,这是他们的又一次暂时性胜利

最后的生还者风波最终在“人民日报发声、微博游戏动漫清理活动不再针对同性恋”中慢慢平息了,这是他们的又一次暂时性胜利

综合资讯 最后的生还者 游侠最后的生还者 2018-04-19 16:39:57

《最后的生还者》相关最新攻略资讯: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资讯来源于[今日头条]-游戏哔哔姬。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昨天(你们看到时应该是前天了),在这篇10W+的科普下,我了解了前几天的“封杀同性恋”风波。风波最终在 人民日报发声、微博游戏动漫清理活动不再针对同性恋” 中慢慢平息了,这是他们的又一次暂时性胜利。但也只是暂时性的胜利,在我看来 依然是什么都没有改变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这推文后作者放出了这样的评论,我猜类似的言论肯定还有很多)

大众(特别是老一辈)几十年(甚至可以说上百年)积累下来的 对同性恋的偏见,几乎不可能改变。支持同性恋最多只能和男女平等、尊重黑人一样 逐渐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仅仅是表面上的视而不见而已。在他们的意识中,同性恋仍然是荒唐、神秘而禁忌的。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观念上的改变只能从年青一代和下一代开始,在游戏中正确恰当地加入LGBT元素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十多年前的统计中,在主要英语国家的3000多名游戏开发者中,LGBT人群占5.4%。这部分游戏开发者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一个又一个的游戏。

《最后的生还者》和同性恋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最后生还者》截图)

13年年度游戏《最后的生还者》就因对LGBT角色的刻画而受到赞扬。游戏中种种暗示表明配角比尔是一名同性恋者,他在发现自己的伴侣自杀后,虽然嘴上说得很无所谓,但表情出卖了他。(上图)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这里英文原文用的是“partner”,可以是伴侣的意思)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女主角艾莉拿走了比尔的同性恋杂志)

其实游戏女主角艾莉自己也是同性恋者。游戏DLC《最后的生还者:往日余烬》中有讲述她的爱情故事——和另一个非洲裔小女生的故事。“女性”、“非洲裔”和“同性恋”三种标签于一身的小女生是游戏里的反抗军,极具自由主义精神,仿佛象征着现实中这三类人群极度渴望平等与自由。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最后的生还者》获得的无数满分评价证明了其质量,同时也让我有理由相信 游戏里关于女权、黑人和同性恋的元素不是为了博销量的政治正确,而是 游戏开发者们真的想表达他们希望平等的愿望

《奇异人生》和双性恋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最后的生还者》以其优秀的叙事著称,而提到叙事这一点我不自觉就想到了《奇异人生》。游戏主线讲的是主角麦克斯利用时间回溯能力拯救好友克洛伊的故事。游戏官方明确表示,麦克斯的性取向取决于玩家的选择。如果和克洛伊的好感度够高,最后一页日记里,麦克斯就会写自己感觉她们两人更像是 Couple(伴侣)Love(爱情);如果好感度不够,麦克斯则会写感觉更像是 Family(家人)Friendship(友谊)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从游戏续作《奇异人生:风暴前夕》故事看,不仅是麦克斯,克洛伊也有双性恋倾向。两款游戏的故事都很能感染人,不少人玩着玩着就在屏幕前流泪了。通过游戏,玩家在体味角色经历、感受角色喜怒哀乐的同时,能真切感受到角色之间的羁绊和感情。这两款游戏是成功的,不仅是因为交互式叙事手法的成熟和优秀,更因为它让所有玩过的人都体会到了,爱是不分性别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麦克斯和克洛伊)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知乎用户评论)

罗伯特·杨的 “奇葩” 游戏

除了上面两款质量口碑销量都炸裂的游戏外,还有无数小制作游戏被注入LGBT元素。一名叫做罗伯特·杨(Robert Yang)的华裔独立游戏开发者就制作了很多奇葩的小游戏,比如搓澡模拟器《Rinse and Repeat》,玩家需要帮助下图上的这位老哥搓澡,他满意度够了才能过关: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小猪佩奇防和谐)

还有主人公会奇怪地抚摸换档杆的赛车游戏《Stick Shift》: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制作人说这是在给车打飞机)

Youtube上很多视频制作者用他的游戏来做搞笑奇葩视频,Twitch则是禁播他的游戏。对此杨是很不满的,他认为大家只看到了游戏的表面,以上面的《Stick Shift》为例,游戏过程中玩家有 48%的几率会被警察盘问,而这个其实就是 LGBT 群体在遭遇警察暴力执法时的存活率。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还有《星露谷物语》、《模拟人生3》、《最终幻想14》和《火焰纹章if》允许同性结婚,《龙腾世纪:审判》同性剧情等等,有LGBT元素的游戏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佳作爆款。我觉得这真的非常棒,用中二点的说法来说,被歧视、误解的东西就应该结合起来,一起发光发热,让所有人看清楚它们究竟是什么。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把大家的力量集结起来!)

游戏与精神疾病

年轻人总喜欢动不动就说自己是强迫症和抑郁症,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这两种精神病患者的感受。Steam上售价48元的《无尽梦魇》是开发者根据自身与强迫症、抑郁症对抗经历制作的游戏,可能可以帮大家感受一下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游戏中被奇怪巨婴抱死)

有评论称其为2D逃生,玩法主要是躲开各种怪物的追杀。全程诡异的画风和黑白红三种颜色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可能在抑郁症患者眼里世界就是这么猎奇而单调的吧。开发者曾在众筹网站上说过:“如果我能帮助一个人,我承受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弗兰的悲惨之旅》)

Steam上还有一款和《无尽梦魇》类似的游戏,叫《弗兰的悲惨之旅》,是一个线性恐怖解密游戏。游戏也是根据其中一位开发者的个人经历制作的,她的童年涉及“家庭暴力”、“性侵犯”和“宗教异端团体”,受过各种非人的对待。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关于精神病患者)有太多没讲出来的故事了,我玩过不少游戏,它们把精神病当作一种有趣的元素,根本不知道那样做对精神病人来说是多么不公平,那样的做法真的很可悲。”这位开发者在接受访问时曾这样坦言自己的不满。和《无尽梦魇》一样,这款游戏可能可以帮你更好地了解精神病患者,走近他们的世界。

TGA的最具影响力游戏奖

讲到这里,想提一提TGA的最具影响力奖。去年获得这一奖项的游戏是《地狱之刃》,由开发《DMC》的Ninjia Theory工作室开发,是一款砍怪杀BOSS的动作类游戏。这款游戏开发者们的设计初衷是想 把精神病患者的世界展现给玩家。他们希望以此来引起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更多的理解与关爱,正是这份社会关怀让他们荣获大奖。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游戏主角塞娜有严重的精神分裂,不仅耳边一直回响着各种声音,眼前经常浮现各种光怪陆离的画面(上图)。游戏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在打怪过程中不绝于耳的幻听甚至让部分玩家产生产生头晕、胸闷、气喘等的不良反应。这对于我们来说没啥,不舒适时摘下耳机休息一下就可以了,但精神病患者们可不能。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把目光放到再上一年,2016年TGA最具影响力游戏是《癌症似龙》,一款关于癌症患者的游戏。在游戏中,玩家需要以患者和患者亲人的视角经历整个故事,在这期间还要完成几个不同的小游戏。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获奖时忍不住落泪的开发者)

游戏故事源于开发者格林夫妇和他们儿子的真实故事,游戏最后的场景里挂满了写着留言的卡片,这些留言来自世界各地的癌症患者或他们的亲属。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每一张卡片都代表着至少一个生命的逝去,实在让人唏嘘。虽然每张卡片上都只有一两句话,但简单文字中透露出的那份沉重的感情,足以让每一个玩家落泪——不仅是因为同情,更多的是被其中散发出的爱、勇气与希望所感动。

这些敏感题材做成的游戏,换来了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

(父子二人合照)

两届TGA的最具影响力奖都颁给了反应患病群体的游戏,可见游戏界是认可和支持这一类游戏的。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游戏。

最后哔哔两句

游戏是为自己发声的有力武器,游戏独具的交互性让玩家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群体的日常生活。我相信在感同身受后,人与人之间是能够相互理解的。希望在游戏里体会过各种挫折痛苦甚至绝望后,玩家们可以带个头,在现实里对他们更好一些,多理解一些。

生而为人,我们都一样。

    无相关信息

游戏娱乐 搞笑 美女

扫码关注我们
广告位